1925年春,上海、武汉、青岛等城市的工人相继举行大罢工。5月间,上海、青岛的日本纱厂先后发生工人罢工的斗争,遭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镇压,上海日本纱厂日本资本家在5月15日开枪打死罢工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并打伤工人10余人,这事件引起上海群众的极大愤怒。28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分析上海各阶级的动向,决定发动群众于30日在上海租界举行反帝示威。5月30日,上海学生及其他群众举行反帝游行讲演,遭到英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死伤多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当晚,中共中央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织行动委员会,建立各阶级的统一战线,发动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一致向帝国主义反击。6月1日,上海总工会宣布举行总同盟罢工。上海的总罢工、总罢课、总罢市爆发后,帝国主义继续进行疯狂的镇压,但是压力愈大,反抗力愈强。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革命风暴,迅速由上海席卷全国。玉山的爱国民众在沪案交涉江西后援会的帮助下,成立了沪案交涉玉山后援会,并在全县各界广泛举行抗议和声援座谈会的基础上,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街头示威游行,“打倒帝国主义”、“抵制英日仇货”、“为顾正红烈士报仇”等口号响彻云霄。抗议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声援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沪案交涉玉山后援会仇货调查组,在全县各百货商店,普遍进行了一次英日仇货登记,并在运输码头进行检查。商家和群众经过宣传教育后,对帝国主义的暴行,表示万分愤慨。自动交出仇货,有英国产的伞牌香皂、绸缎;日本产的哔叽、直贡呢、人造丝绸、白细布、海参、干贝、鱿鱼、胡椒等。商家并坚决表示以后不再贩卖仇货,和全国人民一道与帝国主义斗争到底。
玉山人民抵制仇货,是声援五卅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场包括抵制仇货在内的整个声援五卅运动斗争,对后来玉山革命力量的发展和壮大产生重大影响,为支援即将到来的北伐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
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特别会议。会议在分析了当时的敌我斗争形势后,确定党的首要任务是从各方面准备北伐战争,决定在北伐军出发的广东加紧军事准备工作,在北伐军必经的两湖、河南等省加紧群众工作,特别要组织和发动农民群众支持和参加北伐战争。会议还决定建立中央军委,以便加强党的军事工作。这次会议抓住了时局的中心,把全党的工作重新转移到北伐战争方面来,并把北伐战争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反映了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
北伐战争的直接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它所面临的敌人主要是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及他们拥有的70万军队。当时广东国民革命军只有10万人左右,另外在北方还有数万国民军作为同盟军。双方的兵力对比,北洋军阀在数量上占优势,但是从军队的士气和人心向背来看,而国民革命军又占优势。针对敌我双方力量和特点,国民革命军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作战部署是先打吴佩孚,再打孙传芳,后打张作霖。
同年6月5日,广东国民政府通过北伐出师案,颁布出师北伐动员令。7月9日,由广东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以下称北伐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北伐战争正式开始。北伐军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重大胜利。8月攻占通往武汉的要冲汀泗桥、贺胜桥,在这次决战中军阀吴佩孚的主力被歼灭。北伐军乘胜追击,9月攻克汉口、汉阳,10月攻克武昌,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的反动军队。叶挺独立团在汀泗桥、贺胜桥决战以及其他战斗中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接着北伐军又集中兵力全力攻打孙传芳,11月占领南昌、九江。12月上旬,共产党人林伯渠、李富春领导的北伐军第二、第六军相继途经玉山向浙江常山进发。同月7日,北伐军东路军指挥官王俊、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缪斌,率第一师(师长薛岳)和第二十二师(师长陈继承)所部先头部队由玉山县城向浙江常山开拔。
为了策应北伐军途经玉山县境向浙江挺进,国民党左派党员王民昆、季敬斋、季鉴斋组织了运输队、向导队等支前组织,担负运输、抬送伤员等工作;发动当地农民侦察敌情,为北伐军输送军需;沿途一路为北伐军送茶送饭,觅渡肩挑,或代觅米粮等,给北伐军以种种便利;县城各界群众近千人,齐集大东门、三里街一带,手持标语,高呼口号,夹道欢送。此后的几十多天,途经玉山的北伐军有刘峙的第二师、严重的第二十一师、李明扬的先遣支队,以及直属总队的炮兵一个营、特务营等。这些部队途经玉山县境时,都张贴安民告示、标语口号,并向群众作街头宣传,还在县城召开群众大会,北伐军东路军前敌指挥部政治部主任胡公冕在大会上讲话,阐明国民革命军与北洋军阀的天壤之别。国民革命军是为民众利益与革命而战,而北洋军阀是为帝国主义利益与自己地盘而战;国民革命军是不怕死、不要钱,而北洋军阀是既怕死,又要钱;国民革命军不拉夫,不住民房,而北洋军阀是既强拉夫、又霸占民房;国民革命军不扰害地方,而北洋军阀对地方是掳掠劫杀。大力宣传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号召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奋起斗争,打倒军阀,驱逐列强,恢复中华。
1916年前后,罗会稚、温恭人、聂燮夫、毛凤刚等人为在玉山建立国民党组织而进行过活动。1916年4月21日,聂燮夫、温恭人参加栾思德护国讨袁武装斗争,聂燮夫任玉山县警察局长,温恭人担任七县联络员,毛凤刚任讨袁革命军赣东总指挥部副司令。5月10日,被江西督军李纯部副官李伯勋击败后,毛凤刚去广州追随孙中山继续讨袁,国民党(左派)玉山组建工作停止。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实行国共合作的方针,决定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中国革命进入了大革命时期。1923—1924年,王民昆、季敬斋、季鉴斋从广东、广西来到玉山,从事筹建国民党的活动。1926年冬,在国民革命军政治指导员、共产党员雷清尘帮助下,县籍人士欧阳颐、巫启瑞、陈松长等主持召开国民党玉山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建立国共合作的玉山临时县党部,雷清尘任指导员、陈松长任玉山临时县党部负责人。选出巫启瑞、赖继成、温恭人、许椿梧、叶义山等5人为执行委员,杨挟山、罗时兴、李惠棠为县党务指导委员,其时有党员200余人。推举王寿南(玉山县大洋口人)任玉山县县长。玉山临时县党部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宣传孙中山关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宣传打倒封建军阀,废除苛捐杂税,打倒贪官污吏,铲除土豪劣绅,发动和组织工、农、商、学、青年、妇女等民众团体,倡导改良工农生活,提高妇女地位等。
1927年1月,玉山临时县党部负责人陈松长离开玉山,跟随北伐军入浙,巫启瑞继任了1个多月,调任上饶县县长。继后,玉山临时县党部就由赖赞卿、熊协梦、李元良、许椿梧等人负责。同年3月,经中共江西省委推荐,共产党人邵式平以省党部、省政府、省农民协会特派员的三重身份,并授以整顿、建立各种组织的大权,到玉山视察党务和各民众团体,召集有关人员座谈研究开展工农运动情况。
1927年“四·一二”事件后,玉山临时县党部改为“玉山县特别委员会”,委员有黄瑞祺、许椿梧、罗时兴、李惠棠、杨挟山、符从云、李元良等,黄瑞祺任常务委员。7月31日,江西全省国民党组织奉令停止活动。
嗣后,原来国共合作的玉山临时县党部、县政府和其他革命组织的领导人均被撤换,这些组织便成为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工具,迫使玉山人民的革命斗争转入低潮。
北伐的胜利进军,极大地鼓舞和促进了玉山工农群众运动的高涨。
1926年冬,国民革命军途经玉山入浙,东路军政治部选派政治指导员、共产党员雷清尘等一批政工人员在玉山筹备国民党临时县党部。遵照组织决定,要利用国民党(左派)玉山临时县党部的合法形式,秘密发展党的力量,组织群众团体,深入开展工农运动。
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提出的宣传口号有“农民团结起来”、“打倒压迫农民的恶地主”、“铲除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取缔高利贷”、“减轻重租”、“农工商学兵大联合起来”、“农民解放万岁”、“国民革命成功万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政工人员深入基层召集群众大会,其中主要内容是:
一、阐明国民革命军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先锋队,也就是人民的军队,阐述的一般常识是国民革命的意义及其原因;帝国主义军阀的解释及其原因,并现在之崩溃情形;世界弱小民族及无产阶级反抗的精神与革命势力的澎涨。
二、剖析劳苦大众承受的各种剥削:⑴帝国主义的剥削,A、销货,每年入口超过2亿元;B、原料,贱价收买、制成熟货,仍卖回中国,得以于中得利;C、放债,共20亿以上,每年息金在20万元以上;D、赔款,共20亿以上,每年由海关摊还2亿以上。⑵军阀的剥削,A、直接的有:1、田赋——军阀借征催欠,官绅出面包办以及无理附加等等税项,所以年年涨价;2、苛捐——田亩捐、殷实捐、门牌捐、屋梁捐、人头捐、水利捐、自治捐、积谷捐、牛捐、沙田捐、教育捐、警察捐、杂捐、盐斤加价百货落地捐等;3、勤派公债——重验官契、重卖军屯、官地等;4、滥发纸币——金库券、军用流通券、官票,武力强迫使用以吸收现金,现金吸尽,纸币无用,人民蒙莫大的损失;5、勤种鸦片,乘机勤抽鸦片税,以至影响民间粮食缺乏。B、间接的有厘金、杂税、标卖县缺,大县万余,小县数千。⑶地主的剥削:A、重租——至少六成以上的纳租;B、高利贷——至少二分息,若预卖出品,或借谷等尤为苛刻;C、重捐——用自治机关,借民国以及慈善各种名义,向劳苦大众抽捐;D、剥削雇用劳工(农)剩余劳动价值。⑷土豪劣绅与贪官污吏合作以剥削劳苦大众。⑸资本家的剥削——占有生产资料,榨取剩余价值。
三、劳苦大众待遇的不平。⑴社会方面:A、自治机关、公共团体,工农群众不能过问;B、祖祠公产由族绅把持包办;C、农民地位被人轻视;D、雇农到了汗血出尽,不能做工时,饿死无人过问。⑵政治方面:A、以产业为标准的选举法、及贿选等,农民、搬运工无选举权。B、农民不能见行政及军事长官。⑶文化方面:A、贵族式的不良教育,有钱的才能读书;B、不切实用的教科书。⑷经济方面:A、农民耕田,反吃杂粮,养猪鸡鸭,自己不能吃(因各种剥削);B、农民天热时,汗雨淋漓,天寒时手足龟裂,终年辛苦反不得温饱,父母子女,因无滋养,而皮黄骨瘦,以及寒无衣病无药等;C、农民借债要质物及苛条件,利息要格外高。倡议劳苦大众要团结起来,为自己谋解放而参加国民革命或帮助革命;只有自己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开展斗争,才能免除上述种种压迫谋得权利与幸福。
积极组建各种群众团体。1927年初,雷清尘将县城烟行、染坊、木匠、石匠等行业的1000余名工人组织起来,建成县总工会。先后成立染业、木锯雕业、泥石业、码头、盐务、平车黄包车业、民船业等职业工会,各业业主为本行业工会实际负责人,还成立了商民协会,符从云担任工人指导员;成立县、乡两级农民协会,直接参加农协的人数约1万人,受农民协会影响的农民群众逾3万余人,占文政担任“农人指导员”。“四·一二”事件后,这些革命群众组织相继解体。
开展的主要活动。1、政治斗争:政治上打击封建地主阶级、军阀官僚,这是工农运动的首要斗争目标,也是斗争的中心。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采取清算、罚款、拘捕、革职等方式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其中民愤极大的,即给予法律制裁。时有一林姓,外号叫“打篾财”的农民,向雷清尘诉说了土豪李文干(前清举人,曾任玉山盐总办和云南省知县的豪绅)霸占其田地一事,雷经调查证实后,将李文干捕送到玉山临时县政府判刑。
2、经济斗争:玉山县广大农民在农民协会的组织下,强制地主减租减息:规定减轻租额25%,荒年免租(即二五减租运动);废除地主的押租、预租等额外剥削;地主收回佃农土地须经乡农民协会同意;实行统一度量衡制,严禁私自制用盘剥农民;取缔高利贷,取消息典制等。成立县农协会以来,一斗田(二斗为一亩)租谷,由100斤减到不超过50斤,谷价每斗由3.8元压低到1.8元,利谷由每100斤的30—50斤减至10斤,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农民在经济斗争中尝到了甜头,因此革命运动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拥护。
3、妇女解放运动:县农协会设立妇女部,1927年初,成立玉山县妇女会,以领导农村妇女参加乡村中政治的、经济的各种斗争,引起她们要求自身的解放;收纳妇女到农民协会所办的学校学习文化;女工与男工操同样工作时,应得相等的工资(男女平等);严禁虐待童养媳及溺毙女婴、穿耳裹脚等;婚姻须得女子的同意,反对买卖制度,取消聘金制;再婚妇在社会上要平等对待,不得蔑视。
4、禁烟运动:鸦片战争至民国时期,县境城乡有吸毒的恶习,贩卖鸦片和开设烟馆的不少;自北洋军阀开始包贩烟土聚赌包标,以致社会上烟馆赌场触目皆是。县农民协会采取具体办法,切实地严禁烟赌,准各乡农民协会直接捉拿烟毒犯,送行政机关究办;督促政府从速制定处罚烟赌犯条例,颁布施行;限期禁绝全县烟赌,违期科以重罚。1927年,王元熙(清末举人)、罗会元等人获悉县城制毒(红丸子)窝点的详情,罗时兴会同县政府主要党政人员立即提审在押贩毒案犯,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当夜由罗时兴带领承审员及法警6人,点上灯笼,押带案犯,直捣制毒窝点——玉山县城小西门萧氏宗祠(原农机一厂)楼上,进入暗道,悄悄摘掉设置在密室门背后的警铃,然后直入制毒密室,出其不备,一举人赃具获。此制毒点破获消息传出,整个玉山轰动一时,与此案牵连的几个绅士,纷纷出逃,避居在上海。上海大报——《申报》很快刊出此新闻,读者争相传阅。
农协会还在全县各地普遍地开展破除迷信、改良风俗、发展生产、保护森林等方面的活动。
1927年春,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派汪鲲南到玉山任县长。汪思想顽固,独断独行,出入坐轿子,出票传审索要走路钱,过堂审问要当事人的铺班礼。什么钱都要,不接受玉山临时县党部的任何意见。于是和玉山临时县党部发生磨擦,汪就把雷清尘等一批政工人员和革命群众拘捕起来。北伐军党代表王认曲了解情况后,派了一排人带着武器从常山回转玉山来,包围县政府,汪鲲南带着县印由北门越城逃到南昌去。于是,县党部人员和工农协会会员被救了出来。后推举傅道渊代理玉山县县长,熊协梦代理玉山警察局长,玉山县党部也同时改组,由许椿梧、李元良、符从云等人负责。同年7月31日,奉令停止一切活动。
1927年初,经中共江西省委推荐,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先后派邵式平、黄道、曾天宇任省党部特派员,并授以整顿、建立各种组织的大权,分赴玉山、上饶等地视察各县党务和各民众团体。同年3月,邵式平来玉山视察党务工作和听取开展工农运动的情况汇报,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觉得时机已成熟,便在武安山(又名塔山)上秘密召开会议,即是玉山最早的共产党外围组织——九人团。九人团人员是:邵式平、雷清尘、许椿梧、姚浩、符从云、占文政、李元良、徐碧群(女)、董凤梧,领导人是邵式平。会上邵式平着重指示中国共产党在当时革命的基本方针政策,并号召大家为推翻帝国主义、打倒地主恶霸而斗争,为建立工农政府而努力。并宣传了马列主义,讲述了唯物辩证法。提出深入开展工农运动的具体办法。“四·一二”事件后,被迫停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