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通常指因降水减少,或入境水量不足,造成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正常用水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象。
干旱也有季节之分—
春旱
春旱指3~5月期间发生的干旱。春季正是越冬作物返青、生长、发育和春播作物播种、出苗季节,特别是北方地区春季本来就是春雨贵如油、十年九春旱的季节。假如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偏少,局部地区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不仅影响夏粮产量,还造成春播基础不好,影响秋作物生长和收成。
夏旱
夏旱指6~8月发生的干旱,三伏期间发生的干旱也称伏旱。夏季为晚秋作物播种和秋作物生长发育最旺盛季节,气温高、蒸发大,干旱会影响秋作物生长以至减产,夏旱造成土壤底墒不足,还会影响到下季作物生长。这期间正是雨季,长时间干旱少雨,水库、塘坝蓄不上水,将给冬春用水造成困难。
秋旱
秋旱指9~11月发生的干旱。秋季为秋作物成熟和越冬作物播种、出苗季节,秋旱不仅会影响当年秋粮产量,还影响下一年的夏粮生产。
冬旱指12月至下一年2月发生的干旱。冬季雨雪少将影响来年春季的农业生产。
两个或两个以上季节连续受旱,则称为连旱。
如春夏连旱,夏秋连旱,秋冬连旱、冬春连旱或秋冬春三季连旱等。
仅仅从自然的角度来看,干旱和旱灾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
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干旱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后果称为干旱灾害。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却不同,它只是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
干旱和旱灾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它们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旱情等级标准》(SL 424-2008)旱情等级分为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和特大干旱,并分别按农业、牧业、城市、区域4类确定旱情指标。
农业旱情指标有土壤相对温度、降水量距平百分率、连续无雨日数、作物缺水率、断水天数。
牧业旱情指标有降水量距平百分率、连续无雨日数。
城市旱情指标有城市干旱缺水率。
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气象干旱为25~50年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4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旱为50年以上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政府及有关部门会及时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刊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布防旱抗旱信息,大家要注意收听收看。主要网站有防汛抗旱网、水利网、气象网等。村(社区)等基层组织也会直接向当地群众传递防旱抗旱信息,大家要主动配合。
珍爱水就是珍爱我们自己,就是珍爱人类的未来,节水是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节水技巧主要有:
(1)养成家庭节水的良好习惯。放水时用盛器,用多少放多少;水龙头随开随关,出门前、临睡前仔细检查水龙头是否关好,有无漏水。
(2)一水多用。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养鱼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淘米水洗菜,再用清水清洗。洗衣水擦门窗及家具,洗拖把、地板,再冲厕所。充分利用各种使用过的“脏水”冲洗便池。
(3)防止水的跑冒滴漏,推广使用节水器具。拧紧水龙头,杜绝长流水。淘汰、改造落后的马桶,将卫生间的水箱里放置瓶装水或砖块,将浮球向下调整2厘米,都可达到节水效果。
来源:江西应急管理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玉山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