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情暖怀玉花
——记上饶市“师德标兵”程燕老师
二十六年来,她用青春韶华坚守从教初心,用默默奉献耕耘乡村教育,以“高尚师德”规范教学品行,以“当一名好老师”标刻人生座右铭,用爱心、耐心、潜心“三心”全情投入心爱的教育事业,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成为一名学生暖心、家长放心、同事舒心、领导安心的好老师。她就是今年被评为“上饶市师德标兵”的程燕。
教师是爱的天使,从事的是爱的职业。在怀玉小学任教的程燕认为,一位好老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成为相互信任的好朋友,达到心与心的交融。每天程老师一到班级,孩子们就围上来,叽叽喳喳的向她“汇报工作”,反映“班级情况”,有的还毫无保留的跟她说“悄悄话”。
程老师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关爱那些家境特殊、性格特殊、需要给予温暖慰藉的孩子。曾经,班上有一位女孩,整天坐着发呆,成绩也不好,同学们都不太接近她。细心的程老师察觉了,安静地走到她身边,找她谈话,她却用沉默作答,很戒备很自卑的样子。后经了解得知,这位女孩小时候妈妈离家出走,丢下了她,爸爸常年在外打工,也没时间照顾她,致使她孤独自闭。于是,程老师就格外关照她、贴近她,课间带着同学们和她玩耍,向学校打报告帮她领到爱心款,寒冷的冬天给她买小手套,在评价手册上写上温馨的评语等等。渐渐地小女孩心中的冰雪融化了,脸上展开了久违的笑容,她的朋友多了,成绩也提高了。终于有一天,她勇敢地交给程老师一封信:“程老师,我虽然没有妈妈,但我多想有个妈妈呀!老师,就让您来做我的妈妈好吗?您放心,我一定听您的话,做个自立自强的孩子。”说完,暖心的泪水夺眶而出……后来,这个小女孩考上了大学,每到节日期间,老师总会收到一份温馨的祝福。
在老师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做老师最难的就是如何引导和转化后进生,越是后进生越需要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今年,程燕老师班上转来一个姓陈的男生。据了解,4年时间他转进转出学校已经3次了,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趴在桌上发呆,要么搞小动作,学习无半点兴趣,两语一数成绩都在40分以下。针对他的情况,程老师先是关怀他、了解他,由于这位男生家离校很远,经常迟到,程老师就一次一次找他谈心,希望他尽量少迟到;在行为习惯上,程老师就督促教育他养成好习惯。其次是上课关注他,经常提问他,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启发引导、积极鼓励,使他对学习充满信心。再次是批改作业采用弹性管理,弹性设计作业,以基础题为主,作业量也少于其他同学;弹性批改作业,对他的作业利用下课时间尽可能单独面批;实行弹性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避免挫伤他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程老师一次次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终于焐热了陈同学的心,他开始主动遵守纪律,主动举手提问,主动完成作业。现在,他各门学科成绩都大有长进,特别是数学,每次都能及格,有时甚至考80多分。
程燕老师师范毕业,后通过函授,实现了到专科再到本科的跨越,担任小学教学绰绰有余。但程老师坚持与时俱进不落伍,认真学习新课标,潜心钻研新教法。每堂课后及时反思,查找不足,认真改进,大胆改革。日常教研教学中,她精心帮助他人,特别是帮助“青蓝工程”中年轻老师的提高,以真心赢得大家的感恩之心,以倾心赢得大家的敬畏之心。同时,她自己在教研理论和辅导师生参赛上也收获颇丰:撰写的论文《“数”山有路“趣”为径》获国家二等奖、《小学数学作业面批益处多》获市级一等奖;辅导学生参加全县“两语一数”质量抽测比赛均获得一等奖;指导童怡静教师在全县中小学新老师过关课比赛获一等奖;在“353高效课堂”培训中为全县参训教师上示范课等等。她还多次荣获县“优秀教师”“最美乡村教师”“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的肯定,特别是年轻同行的敬佩。
时间如流,岁月如歌。二十多年过去了,程燕老师一直在农村小学岗位上默默燃烧自己,以“三心”的微光芒情暖了一批又一批美丽江南高原的学子之花,在平凡的工作中践行着伟大事业,在普通的岗位上书写着高尚诗行。
颜增华, 2004年7月毕业在玉山二中任教,随后他到临湖初中任教,2009年9月调入紫湖初中一直工作至今,现为该校教导主任。201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荣获教体局“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2019年荣获县“最美乡村教师”,2021年被评为县“初中数学骨干教师”。
立志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颜增华出生在一个五代传承的教师世家,祖祖辈辈都在紫湖这个偏僻小山村教书。四世祖是一名私塾先生,曾祖父是解放前紫湖小学第一任教导主任,祖父在紫湖小学任教导主任并参与创办了紫湖初中,父亲一直在紫湖初中任教并担任多年的教导主任,现在又把衣钵传承至颜增华手中。一代又一代的山区孩子在颜氏五代家族的接力培育下走出了大山、改变了命运。在祖辈的教育和熏陶下,颜增华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继承祖辈遗志,为生养他的家乡奋斗,让更多像他一样祖祖辈辈居住在山区的孩子成长成才、反哺家乡。于是,在高中毕业那年,他毅然决然填写了师范院校志愿。
2004年8月,他从上饶师院毕业后,受聘于玉山二中,完成了他成为一名教师的心愿。2006年,他参加全县教师招录考试,被分配到临湖初中任教。欣喜之余,苦恼也随之而至,家庭现状成了自己在临湖、妻子在二中、父母远在紫湖的“三足鼎立”现状,然而,父母和妻子的支持给了他强大的动力。特别是妻子,扛起了既带孩子又任高中教学的重任。
2009年有了工作调动的机会,父母、妻子都希望他调到县城附近的中学,但他却毅然决定调回紫湖任教。当时心里只有一个信念:这里是自己的家乡、母校,是自己祖祖辈辈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为了让爱人全身心投入教学,他把3岁孩子带回了农村老家,托付给了年迈的父母,晚上自己带。每逢周末,他带着孩子坐一个多小时的客车到县城探亲,周日傍晚又匆忙赶回紫湖。至今,对孩子和爱人,他都有着深深的愧疚。
紫湖镇地处偏远山区,留守儿童比例大,其中单亲留守比例20%,双亲留守比例33%。因缺少父母关爱和监督,部分学生到初中以后成绩下滑明显、厌学情绪严重。作为一个班主任和数学老师,他格外关注那些学困生,经常跟他们耐心交谈,了解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积极引导他们减少自卑感,让他们融入班集体;为他们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后来每位学困生都大有长进,他倍感欣慰。如今,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教学方式的改善,他对学困生帮扶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许多“野马”驯为“佳骏”,“丑小鸭”变成“金凤凰”,“顽石”化为“金玉”。同时,他把工作实践总结上升为理论成果,主持市级课题《引导留守生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研究》2019年顺利结题;论文《分层教学在学困生转化中的探索》在《上饶教研》期刊发表;另有多篇教学论文获市级一、二等奖。
2020年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学校推迟了开学时间,大部分农村家庭并不具备线上学习的条件,有些家长对线上学习的态度也不甚积极。他每天白天去家访做家长思想工作,带着网络公司工作人员上门安装宽带和办理流量套餐,晚上又动员家长积极配合工作,了解其存在的困难并帮忙解决,对个别家庭条件困难学生,有时网络流量套餐费用不够,他都会通过班主任帮他们办理流量套餐,让他们正常线上学习。近两个月的疫情线上学习,他走遍了紫湖镇和三清乡的每一个村落,确保了每一位学生都不因疫情而耽误学习,也为2020年学校中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颜增华光荣入党。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铭记入党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几年来,学校师资缺乏,他连续四年接手毕业班数学教学。2021届他接手九(6)班,该班有的学生基础薄弱。对此,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学生个人和家庭情况,摸清学生学情基础,在考试后帮他们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拉近了师生距离,也为开展教学打下良好基础,最终中考成绩后来居上,超过了其它班级。作为教导主任,他带领全校教师共同努力,学校总体质量稳步提高,近两年位居全县综合考评前列。
扎根山村,播种希望,实现 “一心育桃李,冀满园春色;五代执教鞭,愿师道长存”的愿景和使命,成了他一生的追求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