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江西景德镇的“春碗”
上春晚啦!
朋友们,刚才没错过精彩内容吧?
一起再回顾一遍!
景德镇设计制作的“春碗”
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江南君
第一时间
为你揭晓!
在202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景德镇市的20余名能工巧匠设计制作的陶瓷艺术作品——“春碗”登场亮相,其“色彩明快鲜艳,洋溢着传统春节喜庆氛围”的画面,吸引了诸多观众的目光。
为此,本报记者先后采访了“春碗”的设计负责人和制作负责人,讲述这件融合了春节元素、年俗活动,集拉坯、釉下绘制等诸多陶瓷制作工艺在内的陶瓷作品,从画面设计到成品制作成功背后的故事。
01景德镇市:用特色鲜明的陶瓷语言庆祝春节申遗成功
2024年12月6日,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向该市的多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及高校和陶瓷企业的专业力量发出了设计创作“春碗”的动员令。
此后,为了创作出一个既能展现春节元素和年俗活动场景,又能把景德镇的传统制瓷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的陶瓷作品,多个设计团队积极开展创意设计,仅用5天的时间,就拿出了30多个风格各异的设计方案。
2025年1月22日,由景德镇陶瓷大学汪浩副教授带领8名师生设计,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江中率17名能工巧匠制作完成的青花斗彩“春碗”成品出窑,该碗口径达1米,整体以正德碗为造型,以祝贺春节申遗成功为主题,通过青花、粉彩、雕刻以及描金工艺,将传统春节元素巧妙结合于正德碗之上。不同字体的五个“福”字,传递了五福临门的祝福;舞龙、舞狮,孩童嬉闹放鞭炮、烟花,中国结与灯笼高挂等年俗场景,充分展现出了春节的喜庆气氛和非遗习俗的魅力。
那么,景德镇为什么要制作“春碗”?
景德镇市文旅局党组成员、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主任余红生在受访时给出了答案——“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到来之际,作为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景德镇想用特色鲜明的陶瓷语言,来表达对春节申遗成功的祝贺,也让大家在欢度春节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02“春碗”设计者:和时间赛跑 易稿8次后为上春晚的“春碗”“定妆”
汪浩副教授、硕导是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陶瓷设计系主任,也是最终在春晚亮相的“春碗”设计负责人。
“2024年12月6日,景德镇市政府发出了‘全力以赴5天之内拿出设计方案’的动员令。”汪浩说,“设计时间太短了,因为大件陶瓷的制作需要大量的时间,而春晚举行的时间又不可能延期,所以只有尽快拿出设计方案,为制作团队留出足够的时间,才能确保‘春碗’顺利亮相2025年春节晚会。”
5天后,汪浩的设计团队拿出了“以正德碗为造型,碗身环绕五个不同书法的福字,寓意五福临门,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装饰采用精湛的青花斗彩陶瓷工艺,将‘贴窗花’‘舞狮’‘舞龙’‘放鞭炮’‘团圆饭’‘看大戏’这六大春节年俗巧妙融入”的方案,得到了众人的认可,进入到了后续的细化设计流程。
“在市政府和市文旅局的帮助下,我们开始不断地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比如说,碗口直径要做多大?之前我们想设计成1.24米,寓意12月4日春节成功入遗,但有人提出,作品越大烧制成功的难度就越大,时间紧迫不允许我们有太多的试错机会。同时直径1.24米的瓷碗,重量将达到两三百公斤,在无法使用机械设备的晚会舞台上,靠人力移动‘春碗’将极为困难。”汪浩说,他们最终将碗径设计为1米,寓意为春节入遗元年,“直径减少不仅提高了烧制成功的概率,还可以把成品的重量控制在100公斤左右,方便在舞台上的移动。”
那段时间里,无论是设计团队的成员,还是景德镇市政府及景德镇市文旅局的相关人员,都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来用,“凌晨还在交换修改意见”成了他们的工作常态。
2025年1月5日,和时间拼速度的汪浩团队,将被央视春晚节目组正式采用的、经历了无数次小调整,8次大修改的设计方案转交给了制作团队。03
“春碗”制作者:近20名工匠倾力制作 出窑那一刻欣喜又自豪
事实上,凭着丰富的制作经验,在从设计团队手中接过制作“春碗”的接力棒前,吴江中已经带领4名拉坯师傅,用2天的时间拉出了13个泥坯,并且成功获得了3个有效泥坯。
除了拉坯师傅提前拉好泥坯,4位雕刻师傅、9位绘画加彩师傅也在和时间赛跑,他们没有按照传统的接力创作模式,而是通力配合,围绕着瓷碗同步进行各自的创作。
“大碗的泥坯有0.66米高,画师在绘制内壁底部的图案时,既不能碰到极易破碎的坯体,还要把手臂探到碗的底部,就只能趴碗口上方搭好架子,然后趴在架子上探下腰去绘画,难度较大的操作自然会增加创作时间,为了加快速度,我们的五六个画师克服了互相干扰的困难,同时趴在架子上进行绘制。”
2025年1月23日,是青花斗彩“春碗”出窑的日子,“大件陶瓷最容易在烧制时出现破裂或者变形!”所以即使经验丰富,在窑门没有打开之前,吴江中还是有些紧张。窑门打开后,吴江中和师傅们第一时间上前对“春碗”进行无死角地检查……
次日,“春碗”踏上了前往中央电视台的旅途。
“景德镇有很多技艺精湛的工匠,此次我有幸来承担‘春碗’的制作,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作为省级“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特大件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江中说他还很开心,“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通过“春碗”这个陶瓷载体,不仅可以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加了解喜爱中华文化,也可以更好地推广景德镇的陶瓷文化。”
来源: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余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