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我们脚下的土壤(序与跋)
朱永官
《鲜活的土壤》:朱永官、陈正、陈能场、杨顺华著;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当我们仰望星空,遐想宇宙之深远和神秘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脚下这片土壤所孕育的万物生命?
当我们举目远眺山川之悠长,领略自然界异彩纷呈的动物和植物的时候,我们是否相信,脚下的土壤正在呵护着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当我们围坐在餐桌前享受一日三餐,品尝美味佳肴的时候,我们是否知道,人类十有八九的食物最终源自我们脚下的土壤?
土壤,从远古开始就和地球一起演化。土壤和生命相伴而行,推动了地球生态系统的繁荣和多样,由此,土壤从开始就具备了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地球生命体必不可少的“皮肤”。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是极其缓慢的。据统计,每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需要成百上千年的时间。土壤的发育过程还记录了地球演化的历史,通过研究地球上不同土壤的性质我们可以反演地球的过去。
地球正是有了土壤这层“皮肤”,植物才能扎根生长,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为地球上各种生命,包括我们人类在内,提供繁衍生息所需要的养料。
正因为土壤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食物,所以,土壤“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土壤污染了,我们的食物也将由于污染物从土壤向食物链的传递而被污染。倘若我们掠夺性地利用土壤,土壤就会变“瘦”或“生病”。土壤不健康了,植物就无法健康生长,我们就会挨饿或营养不良。
土壤作为地球的“皮肤”,还有数不清的生态环境功能,如涵养水分、净化水质、消纳污染物等。土壤通过维系复杂多样的地下生态系统来支撑整个地球生命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丰富的基因库。
土壤又是地球温度的“调节器”之一。土壤里存储的碳约是大气中的3倍。土壤通过促进植物生长和调控微生物代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储存在地下,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相反,不合理地利用土壤会导致碳的过度排放,对全球变暖推波助澜。
土壤甚至还是人类的“药箱”。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合成和分泌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实现个体间相互作用,包括制衡或抑制周围微生物的生长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资源。有些次生代谢产物因此可以成为治疗人类传染性疾病的抗生素药物。人类对土壤中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只是冰山一角,有待我们去不断挖掘。
土壤,从来就是默默地躺在我们脚下,总是那么低调却又如此博大地铺展于广袤的地表。土壤,看起来如此平凡,以至于人们对它习以为常,甚至认为土壤之存在是理所当然的。只有当我们看到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板结硬化、沙化石漠化以及污染而导致寸草不生时,我们才意识到土壤之珍贵、伟大!
本书正是受土壤勃勃生机之启发,通过讲述土壤与生命的故事来唤起更多的人关注土壤,热爱土壤,研究土壤,保护土壤。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为《鲜活的土壤》一书序言,本版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来源:《人民日报》(2025年01月17日 第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