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反电信诈骗 “冒充亲友”诈骗频发,多人接连中招

“冒充亲友”诈骗频发,多人接连中招

在以往的反诈宣传中
我们称在网上
“见不到、摸不着”
是电信网络诈骗的显著特征
但如今却出现了这么一个现象
首先冒充“熟人”打电话取得信任
之后号称“公检法”的工作人员
告知你涉嫌违法
先进行线上办案
随后“工作人员”与你线下见面
取走所谓“赃款”
最后你信以为真
造成经济损失
近期,全市各地发生多起类似案件
广大群众要擦亮眼睛,谨防被骗!

案例一

11月5日,林女士接到自称其孙子的电话,称昨晚在网吧喝酒打架斗殴,将一名女子打伤,因来电人声音与其孙子相同便信以为真。随后,又有自称是姓李的某派出所所长电话通知林女士,让其准备5万元人民币现金进行私了并约定在某中学旁见面。当天上午11时,林女士带着5万元现金到指定的地点,交给冒充李姓所长安排好的对接人。当天下午,林女士又接到冒充的李姓所长打来的电话,还要再准备10万元人民币现金。林女士这才意识到被骗,随即报警。

 

案例二

11月23日,李大爷的“孙子”打来电话,声称前一晚因嫖娼被派出所抓获,要交8万元罚款才能被释放出来。随后,李大爷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将8万元现金交给了“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

直至当天下午5时,李大爷见到下班回家的孙子,经询问才意识到被骗,随即报警。

案例三

11月25日,李女士接到一个电话自称是其孙子因声音相似便信以为真。对方称因其涉嫌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抓获需要4万元保释金交到指定地点才能释放。之后,李女士按照要求将现金交给对方。回家后看到孙子,询问后才知道被骗了,遂报警。

 

作案手法

1. 冒充身份骗取信任

诈骗分子会先通过不法渠道获取被害人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通过冒充熟人的话术,骗取被害人的信任。
 

2. 捏造谎言制造恐慌

诈骗分子声称被害人的近亲属涉及犯罪,利用公检法威信力进一步击溃被害人心理防线,使其陷入恐慌,失去判断。

3. 安排“车手”线下取现

诈骗分子以帮助解除犯罪嫌疑为由,让被害人支付大额现金,到指定地点,等待“工作人员”上门接头取走

反诈中心提醒

1.公安机关绝对不会通过电话、微信、QQ等社交软件办理案件,更不可能让工作人员线下取现

 

2.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老年朋友,如遇到自称亲属、朋友来电要求转账汇款的,一定要及时告知子女或身边密切关系人,核实真假,谨防上当受骗。

 

3.接到陌生来电时需提高警惕,对涉及资金操作的电话,应谨慎对待。

捂紧钱袋子,不听、不信、不转账,谨防电信网络诈骗!如遭遇疑似电信网络诈骗,请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或拨打上饶市反诈中心热线电话96110咨询

来源:上饶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玉山之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11846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970372399

邮箱: admin@yszc.com.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