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一
11月5日,林女士接到自称其孙子的电话,称昨晚在网吧喝酒打架斗殴,将一名女子打伤,因来电人声音与其孙子相同便信以为真。随后,又有自称是姓李的某派出所所长,电话通知林女士,让其准备5万元人民币现金进行私了,并约定在某中学旁见面。当天上午11时,林女士带着5万元现金到指定的地点,交给冒充李姓所长安排好的对接人。当天下午,林女士又接到冒充的李姓所长打来的电话,还要再准备10万元人民币现金。林女士这才意识到被骗,随即报警。

案例二
11月23日,李大爷的“孙子”打来电话,声称前一晚因嫖娼被派出所抓获,要交8万元罚款才能被释放出来。随后,李大爷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将8万元现金交给了“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
直至当天下午5时,李大爷见到下班回家的孙子,经询问才意识到被骗,随即报警。

案例三

11月25日,李女士接到一个电话自称是其孙子,因声音相似便信以为真。对方称因其涉嫌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抓获,需要4万元保释金交到指定地点才能释放。之后,李女士按照要求将现金交给对方。回家后看到孙子,询问后才知道被骗了,遂报警。



1. 冒充身份骗取信任

2. 捏造谎言制造恐慌

3. 安排“车手”线下取现



1.公安机关绝对不会通过电话、微信、QQ等社交软件办理案件,更不可能让工作人员线下取现。
2.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老年朋友,如遇到自称亲属、朋友来电要求转账汇款的,一定要及时告知子女或身边密切关系人,核实真假,谨防上当受骗。
3.接到陌生来电时需提高警惕,对涉及资金操作的电话,应谨慎对待。
来源:上饶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玉山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