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下塘乡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以“五色五提”党建品牌为引领,串联11个行政村,积极构建201省道“红色基因”党建文化示范带和沙松线“十里田园”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优化人居环境、做好乡村产业发展、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打造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具有下塘特色的“四融一共”和美乡村。


深挖红色文化资源
建设红旅融合小镇
下塘乡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融合发展理念,把推动红色革命文物保护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与红色旅游发展结合起来,与乡村振兴事业结合起来,大力开发红色文旅项目,将该乡均郑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塘提线木偶戏”与吕畈红色故事有机结合,开发“红色木偶戏”;充分发掘该乡“石塘村郑骧文化”资源,打造“石塘村郑骧公文化教育基地”,通过串点成链,努力建设一条集“吃、住、游、购、娱”产业链条的党建文化体验路线。



优化绿色生态环境
建设畅安舒美小镇
聚焦美丽通道,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先后完成主干通道“沙松线”“白改黑”和风貌提升项目,实施“下坛-均郑公路”“白改黑”项目,实现境内20公里主干道全部沥青化。聚焦美丽集镇,坚持民生需求导向,围绕“一街一河一场”持续完善集镇基础设施。聚焦美丽村庄,加大对里弄小巷、房前屋后、主干街道、店铺等场所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持续保持街面、路面、墙面、立面干净整洁。聚焦美丽庭院,坚持“微改造、精提升”理念,打造一批批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小公园景观,推动实现“以景带村、以村实景、景村互融”的新局面。



发展金色惠农产业
建设共同富裕小镇
吕畈村念好“土特产”文章,兴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开发“吕畈红”品牌高粱酒、山茶油、菌菇等系列红优特产,联动周边群众发展特色果蔬“产+销”,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万元。均郑村深耕白茶香榧两大产业,拥有产业基地1600亩,吸引游客采摘、观光体验,线下加工、线上销售联动发展,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以上。卓家村先后争取资金2000余万元打造4条产业路,形成“环卓家村产业通道”,每年带动60余名村民人均增收近万元。

目前,下塘乡建成了玉山黑猪育种场二期、新塘村黑猪养殖场、全一农技服务中心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石塘村设施蔬菜项目等一批农业产业项目,白茶、香榧种植面积分别达1000亩、3000亩。培育了油茶、设施蔬菜、稻虾养殖、花卉苗木、畜牧养殖等8大类26个规模化农业产业基地,拥有省级农业企业4家、市级3家,带动农户300余人年增收近万元。( 过海洋 记者 邱荣燕)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玉山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