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 【我爱玉山】春秋玉剑|蒋家山唐墓出土文物

【我爱玉山】春秋玉剑|蒋家山唐墓出土文物

 

 

春秋玉剑

春秋玉剑,1984年6月双明镇窑山土墩墓出土。残长 10.2厘米,宽3.45厘米,厚0.61厘米。黑色,间夹透光玉质,是一玉剑的前锋部分。春秋时期,剑作为兵器多为青铜质地,此剑为玉质,则不具实用功能,应当是古人精神和权力的象征。和玉剑同时出土的还有两件玉器,一件是勾连云纹玉镦,一件是玉剑珌。勾连云纹玉镦是玉矛类仪仗器持柄的底座,呈灰褐色间有乳黄色,圆柱形,下部微收,顶部钻凿一圆形卯孔,供器柄榫合,尾端切削成三个尖角形。器表上半部浅刻纹饰两组,以双弦纹分隔。玉剑珌为紫褐色,四面体,两端呈橄榄形,两侧面呈梯形,顶面凿一长方形卯孔,供剑鞘顶端插入,有装饰作用。

勾连云纹玉镦

玉剑珌

这三件玉器都是就地取材的杂玉,在同一处还发现一玉剑的残片,与此剑色、质一致。据当地农民反映,当年在此曾发现过一段一尺长的残剑,由于重又遗失,此玉剑已无法复原。从窑山土墩墓随葬器物的类别来看,除作为日常生活的陶器、青釉瓷器外,还有作为礼器陪葬的玉剑、玉珌和玉镦这3件玉器,这在江西土墩墓中尚属首次发现。反映了当时的丧葬制度已趋繁复,墓主人具有一定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蒋家山唐墓出土文物

唐青釉四系盘口壶,2011年10月怀玉乡蒋家山墓葬出土,口径15.2厘米,底径12.6厘米,高33.6厘米。盘口,束颈,溜肩,鼓腹向下渐收,平底。颈肩部竖贴两个对称的双复系,肩部横贴两个对称的单系,下饰一道弦纹。通体施青釉,釉层厚薄不均,底部无釉。

唐墩式漆木碗,2011年10月怀玉乡蒋家山墓葬出土。口径16.7厘米,底径10.3厘米,高6.3厘米。直口,深腹,上腹较直,下腹渐收,圈足。木胎轻薄,外髹棕漆,黑中泛红,光素无纹。圈足内有使用人刻划的“法”字。

唐撇口漆木碗,2011年10月怀玉乡蒋家山墓葬出土。口径11.7厘米,底径6.5厘米,高4.9厘米。撇口,圆唇,弧腹向下渐收,圈足外撇。腹中部饰一道凸弦纹,碗内光素无纹。木胎轻薄,外髹棕漆,颜色光亮,黑中微泛红,光彩照人。圈足内有使用人刻划的“蒋盖”二字。

唐敞口漆木碟,2011年10月怀玉乡蒋家山墓葬出土。口径17.3厘米,底径13.3厘米,高3厘米。敞口,浅腹,平底,底心平坦。木胎轻薄,外髹棕漆,黑中泛红,色彩光亮。外底两侧有使用人刻划的“宗”字和“蒋希”二字。

唐木尺,2011年10月怀玉乡蒋家山墓葬出土。长24.3厘米,宽2.4厘米,厚0.6厘米。松木制作,尺身两面一部分有刻线,以五条竖线代表五寸,剩余的一部分无刻线。无髹漆装饰,做工比较粗糙,边缘有开裂。

蒋家山唐墓是当地村民在新建房屋挖宅基地时发现的。当时棺椁已裸露,博物馆工作人员赶到后决定立即进行抢救性发掘。该墓为一棺一椁式土坑墓,棺椁保存较好。从棺内清理出漆木碟5件,漆木碗4件,木尺1把,铜镜1枚,银手镯1对,银发簪1支,棺外腰坑部位清理出盘口壶1件,共计文物14件(套)。其中铜镜和四系盘口壶为唐代典型器物。铜镜是一枚花鸟纹菱形镜,因墓室保存环境差,锈蚀严重。所幸的是,9件造型精美的漆木碟和漆木碗保存完好。漆木器出土后,先用纯净水浸润保护,后送湖北荆州文保中心进行脱水加固。脱水后的漆木器颜色稳定,漆光照人。这批漆木碟和漆木碗的出土填补了馆藏漆器的空白。从目前资料显示,能够出土唐代漆器或木尺,就全国来说实属少见。据查,唐代一尺约现在的九寸三分,即30.7厘米。这把木尺长只有24.3厘米,做工相对粗糙,应该是民间自制的一把木尺。它的出土为研究唐代度量衡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实物资料。

来源:玉山文化旅游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10625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970372399

邮箱: admin@yszc.com.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