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 【我爱玉山】清刘裕谦行书八言纸本对联|清张百熙行书七言诗纸本立轴

【我爱玉山】清刘裕谦行书八言纸本对联|清张百熙行书七言诗纸本立轴

清刘裕谦行书八言纸本对联

 

清刘裕谦行书八言纸本对联,纵160厘米,横36.5厘米,行书写在珊瑚红洒鱼籽银笺上。上联为“东平王言为善最乐”,右上侧落款“绿唫三兄大人正之”。下联为“司马公训积德当先”,左侧落款“牧之刘裕谦”。其书法运笔稳健,速度匀畅,润而不厚,稳而不俗。

上联“东平王言为善最乐”,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意谓做好事最快乐。东平王,即刘苍,他是汉明帝刘庄的同母弟弟,光武帝刘秀的儿子,建武十五年封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刘苍博学多才,汉明帝对他很器重,每次外出巡视,都把京城交给他管理。刘苍虽然地位很高,却毫无骄奢淫逸的贵族习气,而且很关心百姓的生活,还常常提醒汉明帝,为东汉初年的“太平盛世”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他品德浑厚、待人至诚,声望也越来越高,他非常不安,多次请求辞去职务,想回他的封地东平国(今山东东平县),汉明帝拖了很久才答应。回东平后,刘苍仍对国家大事提了许多有益的见解。汉明帝很关心他,有一次问他在家里做什么最开心,刘苍说:“为善最乐”。

下联“司马公训积德当先”中的司马公,指的是宋朝名相司马光。司马公是对他的尊称。司马光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无穷之计。这段话表明司马光对人的德行是极为重视的,他强调了德行是影响子孙后代乃至于整个家族发展繁衍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司马公训积德当先”就是说司马光的家训就是要多积阴德,要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

清张百熙行书七言诗纸本立轴

 

清张百熙行书七言诗纸本立轴,纵147厘米,横41厘米。行书内容为“横拖仙人绿玉杖,倒诵上帝黄庭经。璇霄仙籍书姓名,丹青染诏金花绫。”共28个字,为张百熙所书宋代杨万里《七月二十三日南极老人星歌上叔父十三,致政一杯千岁之寿》诗的其中四句。原诗中“横拖仙人绿玉杖”中的“绿”字,“丹青染诰金花绫”中的“诰”字,张百熙分别写成了“碧”和“诏”字,但两者意思相近。“碧”和“绿”都形容玉的颜色,“诰”和“诏”都表示皇帝下达的文书,不影响诗文的大意。落款“西园尊兄大人属,埜秋张百熙”。下钤二方印章,一方为白文“张百熙印”,一方为朱文印“埜秋”。此书体势放纵,大小相兼,变化灵巧;每行首字墨浓,末字为枯,浓淡相融。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有断有连,顾盼呼应,跌扑纵跃,苍劲多姿,体现了书家洒脱豪放的性情。
张百熙(1847-1907年),字埜秋,一作冶秋,号潜斋,湖南长沙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历任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工部尚书、吏部尚书、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等职。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他上疏朝廷陈述革新大计,提倡变法自强。之后兴办学堂、设立报馆,创办了医学堂、译学馆、实业馆,并选派学生出国留学。1902年担任管学大臣时,主持拟订了《钦定大学堂章程》,这是中国第一部以政府名义颁订的完整学制。1902年1月至1904年1月,担任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校长。张百熙为官三十余年,最为突出的是对近代教育的卓越贡献,他注重培养人才,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近代教育改革先驱者。

来源:玉山博物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9988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970372399

邮箱: admin@yszc.com.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