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色 增光添彩365·玉山篇⑤ | 赓续红色血脉 激活乡村旅游新动能

增光添彩365·玉山篇⑤ | 赓续红色血脉 激活乡村旅游新动能

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为全面反映和展现“365共富协作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三省六县(开化、常山、婺源、德兴、玉山、休宁)组建了跨边界联合新闻采访团,选择一批区域发展的示范样板,启动“365互采互推”大型融媒采访活动。

连续两周,采访团成员通过走乡村、看变化、问情况深入6个县(市、区)开展深入采访,挖掘了各地的有效做法、鲜活经验,并形成了系列有代表性的原创作品。为了便于各地学习借鉴,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联合采访的调研成果,三省六县传媒集团(融媒体中心)决定共同开设“增光添彩365”专栏,一体化报道协作区“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今天,推玉山篇⑤《赓续红色血脉 激活乡村旅游新动能》。

一份传承:红色基因的赓续接力

什么是红色基因?答案写在井冈山,写在西柏坡,写在百折不挠的英雄们的脸庞上。它是淬火成钢的精神品质,是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是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是此心光明、无怨无悔的忘我付出。

走进玉山县怀玉山境内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方志敏手迹——“为了可爱的中国”六个鲜红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一片英雄战斗过的地方,1935年1月,方志敏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这里浴血奋战了20多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倒在了这片土地上;一汩汩殷红的热血,浸润了这块不屈的土地。

我们透过一件件文物穿越时空,触摸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时,才深深地明白:红色基因来之不易,是用生命和鲜血凝结而成,它藏着“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指明“往哪里去”的航向。

沿着历史的足迹眺望,烽火硝烟早已逝去,曾经“山穷水远路闭塞”的革命老区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份创新:激活红色旅游矩阵
如何挖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潜力,助力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玉山人将这片英雄土地上的旧址、文物和一个个故事,用红色这根主线串联融合起来,赋予红色文化以时代内涵,为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提质赋能,形成覆盖全县的红色旅游矩阵。借力东风,玉山县围绕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等红色资源做文章,结合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打造革命传统基地红色学习教育旅游线路,一系列举措助力了村庄红色旅游,既让游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也让群众吃上“旅游饭”。
“工作有岗位,创业有扶持,致富有门路!”谈及红红火火的红色旅游产业,家住怀玉山乡的民宿老板罗豹华喜上眉梢,“红色旅游线路通到村里后,许多外出务工的青年都回来创业,先后办起了30多家民宿、农家乐,现在几乎家家都买了轿车,住上楼房。”
如今,怀玉山不仅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国防教育基地”。近年来,怀玉山景区紧紧围绕打造“精神高地、康养胜地”的发展定位,打造出集登山观景、游玩休憩、品食美味、康养健身于一体的红色景区,真正做到红色精神感染人、红色旅游吸引人、融合产业留住人。
喝一杯云雾茶、啃一口三清腊板鸭、赏一场玉山班戏剧……如今,玉山的红色文化“软实力”渐成产业经济“硬实力”。“没想到革命老区也能这么好玩!”来自上海的游客李玲感慨道。
不忘来时路,不负今朝景。如今,这片承载着初心和使命的红色土地,正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画卷。在红色基因的赓续接力中,玉山正迎来更多可能。
(休宁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丁雨微 汪智兼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玉山之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9944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970372399

邮箱: admin@yszc.com.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