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 【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陈文兵:以网络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陈文兵:以网络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陈文兵
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涵。国际社会应利用好网络技术发展重要契机,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引,坚持守正创新、多措并举,加强网络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互联网渗透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有力推动社会发展,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与此同时,由于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各种全球性问题日益复杂,互联网领域也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不同国家和地区信息鸿沟不断拉大,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个别国家将互联网作为维护霸权的工具,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新的威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恢宏气魄和远见卓识,敏锐洞察全球互联网发展大势,深刻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潮流,着眼信息时代人类的前途命运和共同福祉,深入思考构建什么样的网络空间、如何构建网络空间等重大课题,创造性地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网络空间的未来擘画了美好愿景、指明了发展方向。

网络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必然举措

网络技术发展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有效手段。据统计,截至2022年4月,全世界共有53.2亿个移动终端用户,超过50亿人口接入互联网,其中,活跃社交媒体用户达46.5亿人,比2021年增长7.5%,占世界总人口的58.7%,即每10个互联网用户中就有9个访问社交媒体平台。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背景下,新技术在文明对话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媒介化”的文明交流互鉴正成为智能传播时代的一个新常态,“指尖上的文明交流”将成为文明对话最灵动渠道和最有效机制。

网络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积累成功经验。近年来,中国在网络文明交流互鉴、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6月,集信息发布、展览展示、版权交易、互动交流等于一体的中国联合展台在线平台上线,为各国视听机构、视听节目和技术设备展示提供交流平台;构建多语种“丝绸之路数字遗产与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以图片、音视频等形式推介丝绸之路沿线国家1500处世界遗产与旅游资源;举办“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项目,吸引来自五大洲的16家国家级博物馆参与,等等。2016年,敦煌研究院将莫高窟30个洞窟的高精度数据放到网上,免费向全球网民展示,至2022年,“数字敦煌”访问用户已涉及70多个国家,访问量超过1680万次,实现了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哔哩哔哩(B站)通过动画、视频、小游戏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海内外UP主和网民力量,努力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至2022年,已有34万海外UP主参与,其中,头部UP主的海外账号播放量累计突破100亿次,等等。

2023年7月18日,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论坛在厦门举办。

以网络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路径

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高瞻远瞩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深刻把握人类文明演进基本规律,汲取两千多年中外文明交流经验,主张通过互学互鉴、交流交融,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明维度的根本指南。要始终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让世界多样文明交相辉映、和谐共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取得进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文明基础。

始终坚持正确的文明观。要着眼于文化文明的发展赓续,顺应人类文明的发展大势,大力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提供思想引领。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致力于化解不同文明间的矛盾冲突,倡导不同文明彼此尊重、相互包容、取长补短,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实现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网络主权。网络文明交流不能由西方文化叙事一统天下,不能因为西方国家具有网络技术优势和文化话语强势,就随意剥夺和打压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弱小国家在文化传播、文明交流上的权利。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要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尊重各国文化主权和网络主权,包容彼此国家的文化,维护发展中国家参与网络文明交流互鉴的权利,让一切文明精华造福当今、造福人类。

大力发掘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价值。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创造了璀璨的文化成果,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等理念在世界上深入人心,中国发明创造、文学经典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发展、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新时代加强中华文明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明更好走向世界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用好互联网新技术,既向世界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大力宣介中国式现代化成就,让世界了解真实、立体的中国,共享中国发展机遇,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础。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本民族优秀文化,才能发挥自身文明的优势,有力抵抗文化霸权和侵略,并敞开胸怀,接纳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自信又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提供动力。只有满怀信心,才能与其他文明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网络文化传播是在文化自信基础上走向世界的传播。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平台和渠道,网络文化传播基于、立于、扎根于文化自信,没有文化自信,网络文化传播就会失去根基。

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推动破解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彰显中国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入思考与责任担当,是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的根本遵循。各国应着眼人类文明赓续全局和世界和平发展大局,切实落实这一倡议,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各种文明和谐相处和人类文明健康发展。

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重要契机。加强人工智能跨国家、跨领域、跨文化交流与协作,携手推进全球数字治理体系变革和规则制定,共同深化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治理。适应青年群体需求,发挥虚拟现实等互联网新技术的优势,加大中国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数字化力度,高质量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互联网+教育”等行动和项目,为更多公众提供足不出户、身临其境就能领略到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机会,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网络空间的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全人类,助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来源:《中国网信》2023年第11期,本文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全球智库征文活动稿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9148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970372399

邮箱: admin@yszc.com.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