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托幼机构为集体场所,儿童在集体场所中聚集、接触密切,一旦有流感病例,很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严重时会出现暴发疫情。 -
儿童自然感染流感病毒或疫苗接种少,体内预存免疫弱,对流感病毒的交叉保护作用较弱。 -
儿童呼吸道发育不健全,且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易受到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侵袭并出现较重症状。
-
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建议,优先接种人群中包括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6~59月龄儿童,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
由于流感病毒易变异,且接种后获得的免疫力会随时间衰减,为提供有效保护,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6月龄的人群愿意接种且无接种禁忌的均可接种疫苗。 -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最好在流感流行季前,建议可在每年的9—10月完成流感疫苗接种,未及时接种的在整个流感流行季节均可接种。 -
2023—2024流行季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包括三价灭活流感疫苗、四价灭活流感疫苗和三价减毒活疫苗。目前,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公民知情、自愿接种。 -
流感疫苗避免空腹接种,接种后应观察至少30分钟再离开,当天不建议洗澡。接种流感疫苗安全有效,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轻微反应——较常见的是接种部位的疼痛,少数人可能出现全身发热、乏力等症状;当体温超过38.5℃,且口服退烧药无效,则需要就医检查。
-
学校等集体单位是流感暴发防控重点场所,各类学校在日常要加强师生健康教育,做好场所通风与环境清洁消毒。 -
学生、教职工要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出现发热等不适及时报告。 -
规范开展晨检及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发现发热等症状患者增多,应及时报告当地社区等卫生部门。
-
勤洗手。家长叮嘱儿童勤洗手并注意正确洗手,平时不要用脏手触摸眼、鼻或口。 -
掩口鼻。儿童咳嗽或打喷嚏时,提醒其用纸巾或屈肘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应及时扔到垃圾桶内,及时洗手。 -
少聚集。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儿童去人群聚集场所,如必须前往,应佩戴口罩。 -
常通风。每天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至少半小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
增强免疫力。增强儿童体质与维持膳食平衡,保持科学饮食起居,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儿童机体免疫力。 -
家庭如有患者,尽量单间居住,保持房间通风,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患者或其他家庭成员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医。
来源:江西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