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典型示范引领,推动先进带后进、以点带面,全面形成移风易俗文明新风改革的“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浓厚氛围。近期,玉山县大力开展移风易俗“五个100”系列群众评议活动,经过群众评议、村级推荐、乡镇筛选、县级各相关部门商讨,层层评选汇总后,选出我县14个移风易俗“五个100”先进典型代表,现将孝老爱亲“好媳妇”3户相关事例刊播如下: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在冰溪街道有一个几年如一日服侍瘫痪婆婆、孝敬公公的好媳妇,她就是董枝花。
董枝花,是玉山县冰溪街道人。2020年,她的婆婆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虽然婆婆有五个儿子且都已成家,但一直不在身边,董枝花的丈夫因为厂里工作原因也抽不出很多时间来,公公年事已高,照顾婆婆的重担就落在了董枝花的身上。
婆婆在玉山县人民医院住院期间,董枝花每天跑上跑下,递水、喂饭,端屎、倒尿、擦身,一样都没有落下,一直陪伴在她身边。每到半夜,婆婆有一点动静,她都要起身,问她需要什么,并无微不至地照料着。由于病情原因,婆婆转到杭州医院治疗,董枝花跟着也到杭州照顾婆婆,半个多月下来,她足足瘦了八斤。
有一天晚上,由于白天实在太累,董枝花刚靠在床上就睡着了。那晚,婆婆多吃了一点猪肉,就拉肚子,把屎拉在床上,她不忍心叫醒董枝花,结果搞得床单、被子、衣裤全都是屎。董枝花知道后,二话没说,卷起衣袖,小心一点点给婆婆从头到脚用热水擦,然后换好床单、被子、衣服,又接着把一切洗干静才躺下来。
婆婆出院回到家后,董枝花依然日夜守候在婆婆身边,端茶、喂饭,按摩、倒屎,细心宽慰,陪老人睡觉。在她大半年无微不至的悉心照料下,婆婆的状况有了很大的好转,从躺在床上不会动弹到可以在她的搀扶下地走动,婆婆逢人便夸自己有个比女儿还亲的好儿媳妇。
2022年,公公不幸患上脑血栓,董枝花又承担起照顾公公的重担。又像两年前照顾婆婆一样,无微不至地照料着公公,使公公的病情得到很好的抑制。
董枝花的公公与婆婆经常对邻居说:“他家今生算积德了,娶了这样一个好儿媳,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别看我身体不方便,有了董枝花这个好儿媳,我们的日子过得快乐与充实。”
几年来,为了公婆,董枝花耗掉所有的精力,始终如一地任劳任怨,从没有对二老有过大声的埋怨与责怪。她用一颗金子般的爱心、耐心、孝心谱写了一曲敬老、爱老、孝老之歌,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21年还被评为玉山县首届最美市民。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2007年初夏的一天,李玉枝的丈夫突发疾病,经诊断系脑部血管出血,引发短暂昏迷、心跳不稳、肢体瘫痪。经过医务人员奋力抢救,人虽然救活了,但却瘫痪了。
这一刻,李玉枝仿佛天塌下来。村里一些“好心人”劝她趁现在还年轻,离开这个家改嫁。但李玉枝想起往日夫妻恩爱生活,断然拒绝,并警告这些人,今后不许提这件事。
从此,李玉枝开启了照顾瘫痪丈夫的日子。她一边精心护理,一边四处求医,而且自学中医理疗,针对丈夫的病情和部位,慢慢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他的按摩手法。多年的医疗救治,已经耗光了家里的积蓄,为了维持生计,李玉枝每天推着瘫痪丈夫到地里种庄稼。
丈夫长期卧床,体质越来越差,发热头痛成了家常便饭,有时高烧不退,李玉枝就用轮椅推着他去医院就治。
为了给丈夫打发时间,李玉枝给邻居做小工,挣来的钱买了一台电视,放在丈夫床前。有时下雨了,李玉枝去田里干农活,家中就剩丈夫一人,她放心不下,又去做小工,买了一部智能手机,让丈夫随时可以与她开视频联系。如果丈夫要大小便,她就可以及时跑回家去帮忙。丈夫住院期间,李玉枝为了省钱给丈夫看病、补充营养,连一份快餐都舍不得给自己买,总是步行回家吃饭。
“他需要我,我不能倒下。”
这是李玉枝经常对邻居说的话。有时李玉枝自己病了,都会强忍着病体,面带微笑,强打精神,为的是不让丈夫分心,她经常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千万不能倒下。
光阴荏苒15年,李玉枝从来没有出过一次远门,只为全心全意照顾丈夫。她累了、乏了,也从不在丈夫面前发一声牢骚。
李玉枝每天都要为丈夫擦身体、端茶、盛饭,一样也没有落下,十几年如一日。有时丈夫发脾气,她总是一笑了之,从不与他顶嘴,生怕她的不经意顶撞,会影响丈夫的心情。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李玉枝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为了结婚时对爱的承诺,她把人生最宝贵、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丈夫和这个家。
李小娟,是文成街道莲湖社区周住小组一个普普通通的传统农村妇女。她,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她所居住的莲湖社区,无人不竖起大拇指,对她肃然起敬。她,用真爱勾勒了倾注与赋予的光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
2021年5月,李小娟的婆婆在地里干农活,突然发生了脑梗,送到医院动了几次手术之后又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由于丈夫长期在江苏工作,公公身体也不太好,家里的大大小小事情都要她一个人照料,照顾瘫痪婆婆的重担就落在了李小娟那个娇小的身子上。
李小娟每天早上起来先做饭送两个小孩上学,回来就给婆婆洗脸、梳头、换衣服、喂饭、端屎端尿,还要给婆婆做康复,用轮椅推她到院子里晒太阳,忙得经常自己忘记了吃饭。
为了丰富婆婆的精神生活,李小娟还经常抽时间陪着婆婆聊家常,给她讲述身边所发生的新闻故事。她节衣俭用,把节省的钱为婆婆买智能手机,并认真仔细地教婆婆如何使用微信,以便婆婆能经常与远在江苏工作的儿子视频连线,以解思儿之苦。
两年来,李小娟天天如此。她无微不至地照料婆婆,从来没有半点怨言,家有好吃好喝的,首先想到的是婆婆与公公。她不断打听,有什么东西可以给老人补身体的,她都会想方设法买到手,煮熟后端到两位老人面前。除了照顾好公公婆婆饮食,平时还注意打扫公公婆婆房间的卫生。她常常换位思考问题,所以能处处为两位老人着想。在好媳妇李小娟悉心照顾下,婆婆终于能下地走路,能自己吃饭了。
李小娟的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可李小娟面对婆婆与邻里的称赞总是回答说:“我只是在尽一个儿媳的责任。”李小娟用孝心书写着自己的贤惠,为媳妇这个角色增添了魅力,也丰富了女人这个角色的内涵。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玉山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