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金桂飘香。走进位于四股桥乡的外山村,草木葱茏依旧,绵延着怡人的绿意,漫步在干净平整的柏油村道,移步换景,亲近又自然。据当地村民说,几年前外山村里还是道路破损、杂物乱堆的模样。
人居环境从何下手?新农村怎么建设?乡村振兴如何推进?曾是萦绕在玉山各相关单位的三道大坎。这三道坎环环相扣、紧密关联,只有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才能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自从2017年以来,玉山县“四美”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农村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截至目前,全县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庄长效管护等专项行动,建设了18个美丽示范村庄、2975个美丽示范庭院;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强化村庄环境“五定包干”长效管护,6个行政村获评“江西省森林乡村”。
近年来,玉山县在发展中筑牢民生基底,致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外山村村道上,80岁高龄的村民王徽海拿着一把扫帚、一个蛇皮袋默默打扫——“每天都凌晨3时起床,天不亮就出门,手电筒的电用完,天也就亮了。”外山村的会计解释称王徽海给村里扫地是自发行为,从2017年坚持到现在,风雨无阻。在王徽海家门口,记者看到了一块牌子,上面介绍了王徽海1994年入党,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党旗增辉,为百姓办事”这句话,也体现了玉山县政府引导村民自治、融合互促的基层治理体系,形成了“人人参与、村村争先”的良好局面,引领村庄达到“从一户美到户户美,从一时美到时时美”的美丽蜕变。
在巍峨绵延的怀玉山脉中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玉峰村,在数年前,玉峰村的村民们很难与外界沟通联系,路遥山高人穷,就是玉峰村的窘境了。2015年,一条新修的、长达18.77公里的“天路”(怀玉山公路)直通玉峰村,这条路被国家交通运输部评为“最美旅游扶贫公路”的路给玉峰村带来了新生,贫困村成了旅游村,一条致富天路修进了村民家门口。从怀玉山顶到冰溪河畔,1793.993公里的农村公路让玉山县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近年来,玉山县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抓手,全面深化“旅游+”产业融合、旅游振兴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相融等项目。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中,归云·语路田园综合体项目在四股桥乡落地生根。该项目投入大、工期长,规划总面积达9800余亩,预计总投资20亿元,建设期为5—8年。该项目突出发展富硒蔬果和玉山黑猪生态养殖业两大产业链,着力打造集农旅、康养、生态、度假、研学一体化的玉山农旅康养度假第一镇。
在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区,现代化蔬果种植大棚连成一片。“千亩蔬果种植基地是田园综合体项目的重要组成,未来我们将和江西农林产学研中心一同合作打造玉山县首个现代化科技农场。”项目负责人颜晓飞说,通过对未来农园版块现状农业规模的扩展、田园综合体项目推进,约有2000名当地村民将享受到田园综合体带来的红利。
“除了四股桥的千亩蔬菜基地,玉山还有六都的七彩小番茄种植基地、双明的茭白基地、必临线美丽通道等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村民们不必外出务工,在家就能稳定增收。”玉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钱献忠说道。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事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也是乡村振兴基础所在。
玉山全域狠下重金、多措并施地改善农村公共基础,在推进乡村颜值、人居环境品质的前提下努力建设助农利民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原先这条路都被住户违建了厨房,不仅影响路人正常出行,厨房做饭产生的垃圾排放不当对环境有较大的污染。”双明镇工作人员姜海明介绍道,为了切实打击乱搭乱建行为,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双明镇相关工作人员前期通过大量走访宣传,对违建住户明之以法、晓之以理,积极沟通协商拆除事宜,赢得了违建户的理解并主动配合拆除违建用房。
行走在双明镇徐村社区的沿河路上,只觉微风拂面,只看水鸟嬉戏,一边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一边是波光粼粼的金沙溪水,偶有石榴从围墙里探出,露出饱满成熟的笑脸,直叫人心旷神怡。在“四美”建设过程中,双明镇注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尊重居民习惯的同时优化了乡村风貌。
历经多年的精雕细琢,玉山县交出了一份高质量新农村建设工作答卷,全县各地农村实现质的飞跃。未来,玉山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工作部署,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动力。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玉山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