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共青团江西省委评估推荐,团中央复核:玉山县在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中被评估为“优秀”!排名位列全省第二!并在9月3日召开的全省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研讨部署会上作交流发言。
据了解,自2021年6月被列为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县以来,在团省委、团市委的悉心指导和玉山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共青团玉山县委坚持跟着政策走、奔着问题去、扛着责任干,不断改革创新团干部选用、团组织设置和运行、团员教育管理、领导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探索走出一条共青团基层组织运行发展的新路子,中央级媒体9次、省级媒体25次报道玉山共青团工作。
——“一套体系”深化改革。县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玉山县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和工作调度会,形成“党委统领、团委统揽、上下统筹、联动统抓”工作体系,改革试点工作走深走实。
——“两项文件”细化任务。印发《关于推进玉山县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的具体措施》,出台《关于加强学校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细化《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名单》《学校团队建设考评方案》3个配套文件,统筹推进学校领域党团队一体化建设。
——“七个纳入”强化落实。将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纳入县委改革考核中;将团建纳入县委巡察监督内容;将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内容和党建工作考核指标;将团建工作经费纳入党委、政府财政保障;将团建工作经费纳入党建工作经费整体计划;将28岁以下优秀团员纳入党员发展计划; 将团县委书记纳入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并任副主任,直接指导学校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
——由内向外“选”。打破团干部“从体制内产生”的固有思维,向社会上筹资源、从青年中找帮手,通过组织推荐、青年举荐、社会引荐、个人自荐等方式,实现社会化选聘、项目化用人,团县委机关配备挂兼职副书记4人,团属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青年工作干事5名,全县各级团组织团干部配备率均为100%,相比改革前增长41%。通过社会公开选聘,224个村(社区)均选配一名青年委员。
——从量到质“管”。注重团干部“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探索建立任期承诺、述职评议、实绩考评、选拔任用、结果运用等机制;实行述职“自评”、逐个“点评”、集体“考评”、现场“测评”的“四评”机制;开展全县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会,结果区分等次并与工作经费挂钩,营造了“要干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互学互比”氛围。
——自下而上“用”。探索岗位激励、职务职级激励、发展激励等多种激励机制,创新推行“交叉任职”制度,16个乡镇(街道)志愿者协会分会长任乡镇(街道)团委兼职副书记,乡镇(街道)团委书记兼任分会副会长。不断加大对团干部的推荐和使用力度,让团干部有为也有位。大力开展“新时代赣鄱乡村好青年”遴选培育,选树培养247名好青年,其中34名通过换届进入村“两委”干部队伍,相比改革前增长43%。
——让基层各级团属组织“多”起来。在“两新”组织和传统领域,改革以来共计新建各类团组织87个;新建75个团支部,同比增长43%;新增团办青年社团5个、网上青年社群8个,联系青年3500名。成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和防疫志愿者突击队,寒暑假期间招募1000余名返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让志愿者服务组织“转”起来。引导团属社会组织玉山县志愿者协会实行自我管理、自主运行,指导协会成立了党支部和团委,帮助完善10项规章制度。同时,积极指导帮助协会承接多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争取服务资金20万元,实现了社会资源配置和协会自我造血的“双促进”。
——让社会组织品牌化“亮”起来。引导团属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济困助学等活动,通过开展“雏鹰助学”“爱心助乐”“帮困助力”“青年助阵”活动,累计资助750余名学子,帮扶20个困难失独家庭,捐助新课桌椅11000余套,资助总额335余万元。2022年团县委书记带领青年突击队奔赴万年县一线开展抗疫志愿服务9天,受到新华社、江西日报等媒体报道。
——“课内+课外”强化思想教育。制定《关于在全县青少年中开展“学习百年党史 传承红色基因”活动的实施方案》,创新开展“六学”活动,开设“三大”课堂,线上深入开展“青年大学习”,2022年上半年玉山县连续11期“青年大学习”参与率位列全市第一且完成率均超100%,最高参与率达232.46%,创全市新高,今年五四期间举办微视频大赛掀起热潮,共青团玉山县委公众号影响力排名全国基层团组织第三。
——“共建+共享”打造活动阵地。积极探索“平台共建、资源共享、阵地共用”联建新模式,打造青少年宫、高铁新区青年空间、新华青年之家、公民警校(玉山县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等阵地23个。加快推进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科技馆项目。16个乡镇(街道)“青年之家”100%挂牌运行,相比改革前增长4倍。
——“线上+线下”建立就业平台。紧扣青年就业需求,创新推出“玉山团团帮就业”服务平台,构建一个网站、一个抖音号、一个社群矩阵、一个微信公众号、一个线下门店的“五个一”模式,目前入驻企业1549家,收到简历2551份,访问量超过162万,指导和帮助超过1000名青年达成就业意向。新华社、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报等作了专题报道。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玉山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