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 为了猎猎军旗更加红艳(图)

为了猎猎军旗更加红艳(图)

  ■编者按

  一声令下千里驰援,勇挑重担逆行冲锋。阻击疫情、抗洪抢险……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群冲锋在最前线的人,每一个身影都让人感动和心安。他们为祖国挥洒热血,为人民遮风挡雨。他们是英雄的人民军队。又是一年八一建军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本报记者采访身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拥军人物……他们不平凡的故事,无不展现着军人的本色担当。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一个信守了87年的承诺

  本报记者 朱 力 李 芳 齐美煜

  仲夏的午后,记者来到宁都县黄陂镇高田村玉源村小组,看到81岁的廖正义老人正在村里的祠堂打扫卫生。祠堂里摆着三只香炉。按照客家风俗,一个姓氏对应一个香炉。然而,记者此前了解到,玉源村只有廖、罗两个姓氏,这个祠堂为何会多出一只香炉?

  面对记者的疑问,廖正义娓娓道来。原来,这座普通的客家祠堂尘封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个“红村”的故事,一个信守了87年的承诺。

为了猎猎军旗更加红艳(图)

廖正义在祠堂动情讲述汪木胜烈士的感人事迹。通讯员李领航摄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宁都县地下党组织转移到黄陂镇一带活动,党组织的接待站就设在该镇玉源村一个名叫汪木胜的青年家中。当时,玉源村村民全是汪姓,人丁兴旺,光男性青壮年就有70余人。不久,汪木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汪姓的后生们受其影响也纷纷走上革命道路,有的加入红军,有的成为赤卫队员,有的担任苏维埃干部。玉源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红村”。汪木胜也逐渐成长为宁都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因为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还被毛泽东称赞为“苏区人民的好干部”。

  第三次反“围剿”后,敌人占领黄陂镇,开始对革命群众进行疯狂屠杀,玉源村人口锐减。不久,敌人被打退。外村的一批廖姓、罗姓百姓迁入玉源村。

  敌人的屠刀,并没有吓倒英勇的汪氏后生。1933年初夏的一天,村头小小的祠堂内聚集了玉源村所有的汪姓百姓和廖姓长辈,气氛静默严肃。

  “加入红军,就要跟着共产党走,为穷人打天下。要坚信革命必胜,要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英勇杀敌,决不当叛徒,你们能不能做到?”当时,玉源村幸存的40多名汪姓后生全部决定加入红军。临行前,汪木胜当着众人的面向即将加入红军的后生们提出了几点要求,40多名青年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能!”随后,汪木胜带着全体汪姓族人向在场的廖姓长辈三鞠躬,郑重请求道:“此去如果汪姓后生们都牺牲了,汪氏的宗祠、祖坟就请代为祭祀、打扫,我们的父母,烦请照顾好,为他们养老送终。”几名廖姓长辈当即答应了下来,这其中就有廖正义的父亲。

  青山依旧在,不见儿郎归。跟着中央红军长征队伍走的汪姓后生们再也没有回来,留下坚持游击斗争的汪木胜等其他玉源村汪姓青年也先后被国民党抓捕杀害。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玉源村的汪姓老幼妇孺走的走、逃的逃,自那时起,玉源村再也没有姓汪的人家了。

  “一诺千金重!汪姓后生们为革命牺牲,连坟冢都未留下,唯有这祠堂是英烈们留给后人的念想。”廖正义老人告诉记者,自1934年冬起,廖姓家族便遵照当年承诺,为汪姓一族打理宗祠、祭扫祖坟,87年来从未中断,如今已经传承到廖姓家族的第四代。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为了猎猎军旗更加红艳(图)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2510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970372399

邮箱: admin@yszc.com.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