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 安
以“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交好江西援疆新答卷”为主线,江西第十批援疆呈现出“稳步推进,走在前列”的良好局面,为创造新时代“第一等”援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去年以来全疆的工作大局,江西前指始终坚持和受援地同心同向,积极主动作为,全方位给予人、财、物等援助。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先后协调筹措1000余万元的防疫物资和资金支援克州及阿克陶疫情防控,支持力度走在援疆省市前列。
坚持把援疆项目实施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2020年江西省对口援疆项目38个,将援疆资金的80%以上用在基层基础、民生实事上,极大地改善了受援地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动员组织江西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援助阿克陶县脱贫攻坚,对阿克陶县6个乡镇贫困发生率高于10%的29个国务院挂牌督战村和2个乡10个贫困村进行帮扶,捐赠款290笔3997.5164万元,重点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及公共服务改善等方面给予支持,惠及7792户3485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支持力度排全国第二。加强产销链接,着力打通消费、流通、生产各环节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大力推进消费扶贫。截至目前,江西援疆前指购买脱贫地区农产品637.1万元,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1682.5万元。运用科技援疆力量推动受援地乡村振兴。积极实施阿克陶县水稻种植示范推广项目、新疆桑树生态治理及其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等江西科技援疆项目,为受援地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持。今年江西援疆将助推水稻种植首次扩展到巴仁乡、皮拉勒乡,结合农业合作社企业,开展千亩示范,辐射全县9000亩,将小水稻做成大产业。
把招商引资作为产业援疆的重要抓手,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开展“屏对屏”“网对网”招商,通过开展“克州招商行动江西行”活动、举办克州招商推介会、邀请客商实地考察等形式,强化跟踪服务,不断促进项目签约落地。截至目前,开展“线上”招商96次,与162家企业、51个商会协会开展洽谈,对接客商358人(次);签约项目11个,涉及资金32亿元(其中已落地项目6个,投资总额17.4亿元,解决用工3600人以上;已签约项目5个,签约金额14.6亿元)。同时,抓好重大项目落地落实。引进江西省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建设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的伊尔克什坦口岸园区江西产业园,投资10亿元,重点建设产业加工、对外贸易和国际物流中心;助推生猪等养殖产业发展,江西联和农牧集团年出栏20万头生猪产业园项目、江西春晖羊业有限公司年出栏5万头羊养殖项目、宜春市玲辉农牧有限公司2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均已签约,正在陆续落地。在中草药项目方面,2021年5月4日,阿克陶县中草药初加工和药食同源项目签约,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建设年加工2000吨中药材加工和药食同源产品生产项目。安排援疆资金近5000万元,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打造以奥依塔克冰川公园为中心的帕米尔高原画家小镇、白山湖湿地公园、慕士塔格峰-喀拉库勒湖等景区,全力助推旅游产业发展。多措并举扶持企业发展兴业,安排产业援疆补助资金1520万元,同比增加40.7%,重点倾斜核心机器设备购置补助、稳工补助、龙头企业补助、稳工奖励等方面,助企纾难解困。
江西前指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以“就业富民”工程为抓手,把就近就地就业和转移输出就业有机结合,有序推动就业援疆工作。一年多来,先后助力疆内跨地区(含兵团)转移就业5762人(次),向内地转移就业4281人(次)。协调资金552.96万元用于创业扶持引导,帮助阿克陶县推进创业扶持稳就业工作。推动江西省人社厅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社厅、克州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对阿克陶技工学校开展对口帮扶,双方在建设规划、资金设备、人才师资等方面深度合作。安排援疆资金100万元用于就业创业培训,安排援疆资金270万元用于技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技校学生培训,先后与江西省周边省市十余家企业联系衔接,开发劳务输出岗位2000余个。
江西前指牢牢把握民族团结生命线,广泛开展多形式、多领域的交往交流活动,力争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强民族团结的工程。
依托实施赣陶两地青少年“手拉手”融情实践系列活动,组织100名阿克陶县师生通过赴赣传承红色基因、感受秀丽风景,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故事汇、素质拓展等活动,促进赣陶两地青少年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组织援疆全体干部人才积极投入新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与受援地农牧民家庭结亲,积极推进双带帮扶、“民族团结一家亲”项目,并拨付援疆资金80万元,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子、交朋友”等活动,不断筑牢各民族团结稳定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