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山县下塘乡吕畈村樟树广场,有一棵400多年的老樟树,是玉山革命火种传播和燎原之地。1933年12月,中共玉山县委、玉山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每当夜幕降临,在老樟树底下,一盏煤油灯,两张四方桌,数条长板凳,几十名群众三两而坐,时任玉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的郑长富便以此为据点,联络和发动群众参加革命,红色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90年后,下塘乡党委、政府传承发扬红色议事传统,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香樟夜话,网格解忧”民生服务品牌,助推精细化治理、常态化服务,切实做好政策宣讲、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服务社会民生等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在唠嗑中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着力构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切实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没有主席台,没有发言稿,几排椅子一摆,香樟树下,晚风轻拂,带来阵阵清凉。9月20日晚,在夜色中的樟树底,下塘乡乡村干部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聊着家长里短,一场面对面、心贴心的“香樟夜话,网格解忧”拉开帷幕。


实时掌握民情民意,精准回应群众诉求。在下塘乡党委书记洪涛引出话题后,村民们打开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对村中的发展出谋划策。村民们纷纷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从人居环境整治聊到基础设施提升,既有尖锐的“挑刺”批评,也有开诚布公的建议。乡村干部在一旁认真记录,现场答疑释惑,不绕弯子、不避矛盾,真诚讨论事关群众冷暖和切身利益的大事小事,凡事有商量,有事好商量,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玉山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