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 【我爱玉山】玉山考棚微景观

【我爱玉山】玉山考棚微景观

 

玉山考棚,旧称“试院”,南临老县城十字街。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知县丁如玉始建,后坍塌。道光十八年(1838年),知县张兼山在原址上重建。咸丰年间遭兵燹,板壁、号榭、几案尽毁。同治六年(1867年),知县王大枚设善后工程局修葺如故。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以后,江西省立玉山临时中学、玉山简易师范学校和卫生学校先后迁此办学。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棚是明清时期各府州县所设的童生试考场。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考棚设有公堂和考案。童生所用考案,前后左右相距各两尺,上置一把界尺、一个净器,案脚用长竹编结相连,以防移动,贴某字号于桌案上。分东西制作座号签,准备花名册,令册对签号,签对案号。堂左边设两个桌案,放置出题书籍。堂的东西壁各备出题长柄牌六面,以便考试时将题目写在上面,高举牌子供考生阅看。公堂为主持考试的知县和收卷阅卷等人的办公场所。

童生试三年两考,每次考试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县试是童生试的第一阶段,在二月举行,考前一个月张贴告示,其考试童生要在考前向所属县署礼房报名,并当堂亲自填写姓名、年龄、籍贯和三代已仕未仕等相关履历,并取具同考五人之互相保结,或具有本县的廪生担保,而且需身家清白,没有冒籍、匿丧、顶替等项不良记录之人。县试一般考五场,每场只考一天,黎明前点名入场,限即日交卷,不准给蜡烛。考试时,除发试卷外,另附空白草稿纸数页。童生书写时,正、草稿要全,且文字必须相符。交卷后,试卷弥封。笔墨和伙食由考生自备,考生按卷面钤印的座位号入座,随即将大门仪门封锁。堂上击云板,试场立即肃静。差役执题目牌在甬道上往来行走,使考生看清题目。考试过程中,有兵丁严密监视,如有移席、换卷、丢纸、说话、顾盼等,一经发现,即行查究。巳时,二门上击鼓三声,允许饮茶水、上茅厕一次;未时,大门外击鼓三声,堂上巡绰官击云板三声,高呼:“快誊真!”申时,大门外再次击鼓,堂上击云板,不论是否誊完都必须交卷。交卷时,考生将卷面写有本人姓名的浮签揭下,记明座号。受卷官每收一卷发一牌,积至30人,开门放人。

县试内容主要是四书,《性理》《孝经》《圣谕广训》等。每场考试之后,都要发榜,称为“发案”。最后一次发榜用真实姓名发案,称为长案。长案的第一名称为县案首。

玉山考棚与书院、学宫、孔庙、贡院一样都是封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历经百余年的沧桑,其形制结构仍保持完整,是全国仅存的一处童生试县试考场,历史文物价值不言而喻。

来源:玉山文化旅游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10742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970372399

邮箱: admin@yszc.com.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