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家驷院士的铜像,由著名雕塑家孙贤陵创作完成。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五月二十三日,也就是公元1906年7月14日,在玉山县冰溪镇十字街黄家大院,随着阵阵婴儿的啼哭,一代名医黄家驷在这里诞生。黄氏一族为书香世家,祖父曾任浙江丽水知县,后升任嘉兴知府,适逢1911年辛亥革命,未曾履职。父亲曾任盐运使。黄家驷是我国杰出的医学家、医学教育家,胸腔外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生前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外科学会会长等职。他是中国医学界的骄子,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医学和医学教育事业。他治学严谨,医术精湛,为我国医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世界公认的医学巨匠。

黄家驷温厚儒雅,才华横溢,他从平凡中走来,清贫中不坠青云之志,困苦中百折不挠,一路砥砺前行,创造了许多个辉煌的“第一”,在人生旅途中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他是第一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一批一级教授,也是新中国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高级科学家。他连续26年担任中国最高医学研究机构的领导,主持重建了新中国第一所八年制医科大学,主编了新中国第一部外科医学权威巨著《外科学》等等。

纪念馆馆名由著名书法家庞书田题写。陈展分为“成长求学”“爱国报国”“育才育人”“交往友谊”“骄子楷模”五个部分,以黄家驷生平时间和空间变化为轴线,设置了“生命线、故事线和展线”。生命线是利用带状造型寓意生命体征的起伏变化,三线串接了整个展览空间。通过珍贵照片、档案资料、视频影像及其生前遗物,来展示黄家驷平凡而伟大、质朴而壮美的一生,凝炼成我们永久的纪念。

纪念馆建成开放后,北京协和医学院域外首个大学生实习基地在玉山设立,大四学生每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都会到纪念馆参观学习,这里成为他们的第一课。同时,纪念馆也是玉山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其校友会的友谊桥梁,为玉山人民医疗卫生事业发挥特殊作用。
来源:玉山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