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万千气象看江西”网上主题推广活动线下采访团走进婺源县秋口镇石门村。人民网记者 时雨摄
人民网婺源7月26日电(记者秦海峰)在江西婺源,春赏油菜花海,夏听蓝冠噪鹛,秋观红叶晒秋,冬看鸳鸯戏水,四季皆景,四季宜游。7月24日,“万千气象看江西”网上主题推广活动线下采访团走进婺源县秋口镇石门村,探究“蓝冠噪鹛”在此地栖息繁衍的奥秘。
走进盛夏时节的石门村,古朴的村落错落有致地掩映在参天的古树之下,徽派建筑坐落在道路两旁,村内随处可见蓝冠、黄喉的小鸟雕塑和画像,在宣传栏上,在科普牌上,在墙壁画上……
它们是素有自然界中“鸟中大熊猫”之称的极度濒危鸟类——蓝冠噪鹛。蓝冠噪鹛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雀形目鸟类之一。目前全球已知蓝冠噪鹛野生种群分布范围均在婺源及周边区域,种群量400余只。
石门村义务讲解员兼护鸟员俞旺金介绍道:“自动物学家过来宣讲蓝冠噪鹛是极度濒危的珍稀物种后,村民们便自发组成‘小手拉大手’护鸟队保护蓝冠噪鹛,成员大多以村民和孩子们为主。”
蓝天白云下的石门村,如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人民网记者 时雨摄
据悉,历史上,婺源百姓就养成了“尊重自然、敬畏山水”的生态自觉,近些年,为了保护好石门村古树多、水质好的生态基底,婺源更加注重在传承中与时俱进,形成了党员带头履责、群众自发维护的良好生态保护氛围。
“蓝冠噪鹛繁殖期在每年的4月至7月,我们不仅会设立‘古树保护岗’‘护鸟护绿岗’‘环境卫生岗’等岗位来保护它们的栖息繁衍地,而且也会对国内外游客进行引导和讲解。”俞旺金说道,“了解蓝冠噪鹛的生长习性和特点,在尽可能不打扰它们的前提下也能够一睹它们的美丽。”
石门村全村上下共同担当起生态保护的使命,村民作为自然守护者,政府作为坚强后盾,携手构筑起坚固的生态屏障。
蓝天白云下的石门村,如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人民网记者 时雨摄
婺源县委县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对月亮湾约3000米的生态岸线和3公顷的裸露湿地进行修复,建设7个小微湿地,成立蓝冠噪鹛志愿护鸟队,打造蓝冠噪鹛科普馆、湿地公园研学基地、樱花休闲步道等一批生态景观,吸引了蓝冠噪鹛在此栖息繁衍。
此外,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及“科普宣传周”等契机,深入社区、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了“走进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关爱蓝冠噪鹛、感恩湿地”系列生态教育活动。通过科普讲座、视频展示、实地探访及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公众对蓝冠噪鹛保护及湿地生态重要性的认识,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爱、保护的良好氛围。
石门村一代人又一代的绿色接力,持续推动蓝冠噪鹛保护主流化建设,实施最严格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精心呵护村里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画卷。
秋口镇镇长张晓甜自豪地说道:“‘一个村’与‘一只鸟’和谐共生的故事,是婺源坚持‘两山’理论指导,促进‘两山’转化的缩影。”
(实习生袁飞芸对稿件采写亦有贡献)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