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 【我爱玉山】明五子登科铭铜镜|明印入牌出铭铜牌

【我爱玉山】明五子登科铭铜镜|明印入牌出铭铜牌

明五子登科铭铜镜

这是玉山博物馆收藏的明代五子登科铭铜镜,1987年10月从玉山县土产公司检选,直径38.5厘米,厚1.2厘米,质地为黄铜。镜背中间为饼式印钮,钮上铸有铭文“湖州薛载阳自造”。镜座外有上下左右对称的四个方框,框内铸楷书铭文“五子登科”四字,外饰一道凸弦纹,近缘处一圈下凹,卷缘。镜体厚重。

此镜为湖州制造,古代湖州是在今天浙江北部的湖州市吴兴区,这里在南宋时确立了全国铜镜生产中心的地位,至明代继续维持这个地位,只是湖州镜业霸主由石家变为了薛家,制作了一大批素镜。此镜背面铸了五子登科铭文,五子登科铭镜正是从明代开始流行,从纹饰题意上来说,该词语最早来源可能是取材于《三字经》中“教五子,名俱扬”之句,后来则成为长辈教育孩子做官扬名的标准。“登科”是考试及第之意,也是封建社会鼓吹“学而优则仕”所要达到的目的。而民间传说中的“五子登科”又别称“五子高升”,指的是后周窦禹钧教子有方,他的五个儿子先后考中进士的故事。在传统社会,金榜题名是头等大喜事,意味着“鲤鱼”跃进了“龙门”。一家有一个高中就已经很荣耀了,五个儿子都高中简直是天大的喜事。难怪窦禹均会被人羡慕不已,他家五子登科的事才会逐渐演变成一个典故,一个吉语,时常为后人所引用并广为流传。

科举制度在隋代开始实行,成为士人入仕为官的主要途径,而明代更是将学校教育、科举取士与铨选授官结合起来,使科举入仕的思想深入人心,这种思想也就相应地反映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五子登科铭镜,就是很好的例证。由于镜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必不可缺的用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一些吉祥、喜庆用语大量地被运用到铜镜的装饰上,成为一种时尚。如“状元及第”“一品当朝”“连中三元”等,这些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明印入牌出铭铜牌

这是一件明印入牌出铭铜牌,1984年临湖镇四甲村出土。长24.5厘米,宽7.3厘米。形似石碑,上部为圆弧形,下部为长方形。上部饰龙纹,二条蟠龙从上盘于两侧,龙头在下,尾部在上,相互交错,中间有一小孔。下部两面都铸有隶书铭文,一面为“印入牌出”,另一面为“印出牌入”。
这件铜牌是古代官印管理制度的见证物。通常所说的官印,分为职印与官司印两种基本形式。职印是指以官职名称为印章文字的官印,一官一印,并颁发给官员个人佩戴。官司印是指以府衙名称为印章文字的官印,官司印不授予官员个人,但由官员执掌、保管,一官离任后由继任官员继续使用。
为了适应官司印的特点,宋代借鉴唐代的办法制有铜牌,与官印同时颁发给官员,铜牌上刻文云“印入牌出,印出牌入”。官印平时由官员本人负责保管,牌由有关属吏持有,须钤印时,由属吏向官员交牌拿印,用完后,再交印将牌拿回。明代继续沿用,这种管理制度既有利于官印的有效管理,又能使管印和管牌之人相互制衡。

来源:玉山博物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博士县—玉山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yszc.com.cn/10266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970372399

邮箱: admin@yszc.com.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