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
小炒









江西小炒已经悄悄
“统治”江浙沪地区
这话也一点不夸张



失去江西小炒江浙沪要慌
2023年年底,一场热闹非凡的音乐节在义乌隆重举行。
在音乐节的互动环节中,歌手周梓倩充满好奇地问现场观众义乌的特产,话音刚落,观众们便纷纷响应,声音整齐划一地喊道:“江西小炒!”


在大众点评上搜索“江西小炒”时,可以发现义乌地区竟然有多达1300余家餐厅。有些街道的江西小炒店更是密集,不到百米之内便有五六家之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而放眼其他城市,如台州、温州等地,江西小炒店的数量更是惊人,均已超过5000家。


在上海,一家经营各类江西菜的“江西饭店”因受到广大沪漂的热烈追捧,更是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网红餐厅”。
顾客们往往需要排队两三个小时才能品尝到这家餐厅的美味佳肴,足见其火爆程度。
其实早在去年2月,乐平市鸬鹚乡召开的“江西小炒”产业促进座谈会就披露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数据:乐平市在省外开办的“江西小炒”餐饮店数量已接近5000家,主要遍布在江浙一带。
这个数字不仅反映了乐平市在餐饮行业的强劲实力,更凸显了“江西小炒”这一特色美食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力。而且,目前这个数字仍在稳步增长。


著名演员张颂文在横店拍戏时,就曾去过江西小炒饭馆。
他去的这家饭馆老板是江西赣州人,既是老板也是店里的厨师,他的太太是店里唯一的服务员,哥哥一直抱着有点低烧的弟弟。


傍晚六点,客人陆续进店,爸爸热情推荐家乡美食,妈妈忙碌沏茶备餐具。哥哥抱着弟弟逗他玩儿,偶助后厨上菜,去收银台帮忙结账。晚七点多,客人渐少,哥哥就开始趴在收银台上做作业。


短短一篇微博,淡淡的文字写尽了生活与温情,更突出了江西小炒的一个特点:烟火气。
“给江西老板一个炒勺,他能勾起全体江浙沪人的口水。” 不知从何时开始,“江西小炒”这类炒菜小店,已经让打工人们从年前馋到年后,欲罢不能。




这不,今年的春节,关于浙江的网友们纷纷催促江西的老表们早点回来开业的消息,就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在杭州,许多江西籍的商家在春节期间都会选择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
这其中,江西小炒的老板哥嫂便是其中的一员。他们的餐馆因独特的口味和实惠的价格,深受杭州本地居民的喜爱。
然而,随着他们的离去,杭州的街头似乎少了一份热闹和烟火气。浙江的网友们纷纷表示,江西小炒的老板哥嫂一走,杭州仿佛变成了空城。
他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留言,催促江西的老表们早点回来开业,让杭州的街头再次恢复往日的繁华。
甚至有网友将春节假期结束后,浙江高速上的电子横幅P成了“热烈欢迎江西小炒老板回到浙江”。


面对此情此景,浙江的网友们纷纷忍不住激情开麦,感叹连连。
在他们眼中,这一辆辆飞驰而过的汽车,早已超越了交通工具的范畴,它们已经成了滋养生活的源泉,成为了一日三餐的保障。


用网友的话来说,“江西小炒,就是江浙沪人的生命之火,欲望之光。”




江西小炒就是不一般
总所周知,打工族已“苦预制菜久矣”,而江西小炒堪称为预制菜的“克星”。
江西小炒始终坚守现炒的传统,永远散发出令人垂涎的锅气,因此被广大网友寄予厚望,视为对抗预制菜的最后一道防线。
江西小炒的魅力就在于每一道菜都是当面现炒,部分店家甚至不提供菜单,顾客一进门就能看到一个装满新鲜蔬菜鱼肉的巨大冰柜。


当顾客询问如何点菜时,老板会指着冰柜说:“想吃啥菜我给你炒”,提供爆炒、干锅、红烧、糖醋等多种烹饪方式供顾客选择。
江西小炒,如今已然成为众多打工人心中的那份难以忘怀的白月光。
每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从繁忙的工作中走出,身心都仿佛被一股无形的怨气所笼罩。
而此刻,唯有那江西小炒的锅气,才能为他们带来一丝慰藉,让疲惫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安宁。
江西小炒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独特的烹饪方式。它多依赖于猛火爆炒,追求的是快捷与镬气的完美结合。
当你坐在街边的小店里,甚至能清晰地听到后厨点火颠勺的声音,那仿佛是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让人心驰神往。
当然,更吸引人的还是江西小炒那丰富多样的口味。它重调料、多爆炒,每一道菜都充满了浓郁的香气。


葱姜蒜、大蒜、洋葱、芹菜和各种辣度的辣椒,这些食材在爆炒的过程中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味。每一口都能品尝到那种火辣辣、麻酥酥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
与饭店相比,江西小炒的价格更为亲民;与外卖相比,它的味道更加地道;与盒饭相比,它更加热乎;与食堂相比,它更加带劲。
它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最为关键的是价格亲民且实惠,一般而言,荤菜的价格在20多元,素菜则大约是10元左右。
若是一个人用餐,只需选择一两道菜肴,那么人均消费就能控制在20多元一餐,而且每一道菜都是新鲜出锅、热气腾腾的现炒菜。


正因如此,它深受江浙沪众多城市年轻人的喜爱,被誉为“最佳工作餐”。
据非官方数据显示,经营“江西小炒”店的老板数量接近10万之众。其中,大多数为夫妻档或父子档,这些小店多坐落于社区与集市之中,形成了一种互补和合作的态势。
这些吃苦耐劳的店主们,无论早晚,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以勤劳和敬业的态度,用实惠的价格和真诚的服务赢得了食客们的青睐和喜爱。
踏入“江西小炒”的门槛,你会发现这里鲜少有人借酒浇愁,更无悲伤的阴霾弥漫。菜品虽非珍馐美味,客人也非达官显贵,但每一盘热气腾腾的大盘小炒,都蕴含着对普通人生活体面的尊重与呵护。
这里仿佛是一片宁静的避风港,让人在忙碌之余得以稍作休憩,为明日的奋斗积攒更多的力量。


江西小炒,虽然它们并不张扬,也不显眼,却默默地在街头巷尾绽放着光彩,成为了食客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背后,正是那些勤劳坚韧、踏实肯干的江西人,在默默地支撑着这片土地。对他们而言,生活就是一场无声的试炼,需要默默地去面对、去闯荡。
就像江西一样,一个看似低调内敛,实则默默拼搏的大省。它或许不会频繁地跃入你的视线,但当你需要时,它总是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江西广播电视台稻花香里